徐高:新冠疫情与货币政策的重大转变 -凯发k8天生赢家一触即发

观点

徐高:新冠疫情与货币政策的重大转变

 

题记:2021619日晚,北大国发院第57期中国经济观察报告会(ceo)在北大科技园北领讲堂成功举办。本期活动以解读国际经济变局与中国经济前景为主题,邀请到多位专业研究者围绕投资者情绪、房地产、大宗商品、美国经济等等内容做分享,并就听众提问展开圆桌讨论。本文根据中银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北大国发院兼职教授徐高的演讲整理。

 

目前,新冠肺炎疫情全球每日新增病例数约为40万,疫情仍在蔓延,屡有反复。然而,新冠疫苗的接种给疫情的走向带来一定程度的确定性。在我看来,今后疫情的走向可以交给时间,只要有足够长的时间让足够多的人接种新冠疫苗,疫情对经济活动的干扰就会大幅下降。

 

疫情对经济的影响将逐步减弱,这是个大概率事件,我们更应关注的是疫情的后续效应。2020年,有三位学者研究了从14世纪以来全球暴发过的17次大规模疫情,比如黑死病、西班牙流感等。通过研究,这些学者发现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比如十年、二十年,疫情都会对真实利率形成明显抑制作用。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主要因为疫情造成大量的人员损失;与此同时,疫情也令经济需求减弱,导致资本回报率下降,真实利率下降。

 

如果此次新冠疫情的后续效应仍然重复过去17次大规模疫情的老路,那么我们对全球经济中长期前景的态度是要相对悲观。但我认为,新冠疫情和历史上的几次大规模疫情有很大不同,最主要的差别是新冠疫情暴发时,全球已处在纸币体系中,这是一种完全不一样的经济环境。

 

需求端:刺激经济不再受传统货币体系的约束

20世纪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人类社会彻底进入纸币体系,纸币体系的特点就是货币发行不与任何实物挂钩。纸币体系出现之前,货币发行受国家黄金存量的影响和约束;纸币体系出现后这些影响和约束不复存在。

 

进入纸币体系后,人类拥有了无限的名义货币创造能力,比如津巴布韦曾发行面额为100万亿金元的纸币。当然,到最后不得不承受恶性通货膨胀的结果。但名义货币购买力已不再是一种约束。新冠疫情暴发后,全球三大央行——美、欧、日央行资产负债表大幅扩张,这是极度宽松货币政策的一种表现。

 

细看美国,我们发现疫情暴发后美国居民的收入反而高于疫情前,这出乎意料,但又有内在合理性。美国在疫情之后大量给居民发钱,背后的支撑是美联储大量购买美国国债。通过财政这个渠道,美联储把大量的钱直接放到居民手里,直接带来居民收入和支出的扩张。
 
所以在疫情暴发后,美国经济在需求层面复苏的非常好。从上图可以看出,美国零售从绝对水平来看比疫情暴发前高出20%。倘若没有新冠疫情因素的影响,一般而言美国gdp年增长率约为2%3%,名义年gdp增长率约为4%5%。因此,美国零售总额这一年多时间增长20%,非常罕见。

 

中国零售水平在疫情之后也有明显复苏,目前绝对水平比疫情暴发前高出5%多一点。因此,如果只从需求面看,美国经济复苏领先于中国,主要不是美国的疫情控制好,而是采用了超强的政策刺激,尤其是货币政策以刺激经济。但既然发出那么多货币,总得有相应的供给对接;如果没有足够的供给,货币就会演化成为价格的上涨,最终演化成通胀。放眼全球,有庞大的生产能力,疫情控制得比较好,开工比较正常的经济体只有中国。在生产面也就是供给面,经过季节调整后,中国工业产出的绝对水平比疫情前高出5%10%,而美国的工业产出水平才刚刚恢复到疫情前的状态。因此在供给层面的复苏,中国领先美国。

 

中美间互补式的复苏再度强化了中国生产——美国消费的全球循环。从下图的中国经常性账户顺差和美国经常性账户顺差之间的走势,可以看出镜像关系很明显。
 
次贷危机暴发前,美国需求旺盛,所以美国经常性账户逆向扩张,带动中国经常性账户的顺差也随之扩张,结果就是美国从中国大量进口商品。次贷危机暴发后,一直到新冠疫情暴发前,美国国内加杠杆的进程受到阻碍,国内需求相对较弱。所以美国的经常性账户逆差一直比较平稳,没有明显地扩张,中国的经常性账户顺差也相对较少,外需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也会相对弱一些。新冠疫情暴发后,美国政府强劲的刺激政策令美国需求快速膨胀,也使得中美之间的经常性账户顺差和逆差同步扩张。现在的局面类似于次贷危机之前的情景。美国有非常强的总需求,中国有产能来对接需求,所以无论是中国还美国,经济复苏情况都不错。但不一样的是,美国这一次的需求是强刺激出来的。

 

供给端:对外遭遇运力瓶颈,对内面临宏观调控

在此背景下,中国出口经过季节调整后,处在一个相当高的水平,上升的速度也比较快。但最近几个月,中国出口处在高位振荡的态势,没有进一步上升。在我看来,出现这一情况并非因为国外需求减弱,而是运力出现瓶颈。

下图中的深色线代表中国出口集装箱的运价指数,不难看出这一指数本已处在高位,最近又进一步拔高。出口处在高位增长,但运价还在往上涨,这一现象意味着什么?答案就是运力出现瓶颈,即需求依然很旺,大家还是要买中国的产品,但船和集装箱的数量一定,所以运力也就相对固定。无奈之下,只能是集装箱和运费涨价。
 
除此之外,中国目前还存在另一种明显的供给瓶颈,下图是中国高炉开工率与中国螺纹钢期货价格之间的关系。正常情况下,钢价与高炉开工率之间是正相关的关系。这很好理解,既然需求旺盛,高炉的工作时间自然也会延长,钢价也会随之上涨。然而最近半年,也就是从2020年底到现在,出现这样一种少见的背离现象:一方面高炉开工率明显下降,另一方面螺纹钢期货价格明显升高。量缩价涨明显说明供给出了问题,是供给的瓶颈导致整体价格的快速上涨。这背后的原因可能是国内的限产政策,比如碳中和碳达峰政策的行政化执行导致目前在整个经济总需求比较强的时候,供给面反而限产收缩,使价格水涨船高。
 
整个上游价格上涨对下游利润已经产生一定程度的挤压。下图显示,黑色和有色金属冶炼加工业的利润在最近几个月大幅上升,因为价格涨了很多。偏下游的金属制品及设备制造业的利润就在高位回落,因为上游正在限产,上游对下游企业利润的挤压正在逐步显现。但由于下游整体利润情况还不错,上游对下游的利润挤压尚未完全凸显。
 
然而在我看来,真正值得关注的还是限产。下图是采矿业、制造业和公共事业三个部门工业增加值绝对水平,也就是在季节性调整后的指数。仔细观察不难看出,20213月和4月,采矿业的供应产出有比较明显的下滑。到5月,制造业的产出也出现明显下滑。所以最近三个月,国内采矿业和制造业供应增加值先后走低,背后的原因应该是限产对产量的约束。
 
总体来看,疫情之后全球总需求扩张非常明显。与此同时,国内在采取一些政策限产,其结果必然是通胀压力快速上升。目前,ppi环比和pmi购进价格指数均处在十年高位,ppi端的的通胀压力还在快速集聚。

 

此外,从ppicpi非食品通胀的传导也正在发生。非食品cpi相对而言涨幅不到2%,不算很高,但这种上升的势头非常明显。今年如果不是猪肉价格在跌,国内cpi通胀压力会非常大。尽管猪肉价格会对cpi整体形成一种抑制,我们仍要看到非食品cpi的通胀压力也在快速累积,这也是在需求旺盛的时候限产所必然带来的结果。

 

还有一个值得关注的瓶颈。自今年年初以来,土地购置面积明显下降。与此同时,土地购置费用大幅度上升,这反映出地价在快速上涨。在我看来,这一现象与今年的土地集中供应制度有关。经济学规律告诉我们,通过减少供给,可以推高价格获取收益,集中供地政策的初衷可能是平抑地价,但事实上可能加剧了土地供应的不足。

 

为什么美国通胀将成为长期现象

综上所述,当前在需求旺盛的情况下,供给瓶颈对物价的推升作用已经非常明显。然而通胀不仅是中国可能面临的问题,更是全球的问题。过去十年,美国的通胀率保持在较低水平,主要原因是中国的产能过剩对全球制成品价格产生了抑制作用。所以美国的核心pce(个人消费支出)通胀与中国产能利用率之间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过去十年美联储先后实施了几轮qe(量化宽松),发行了大量货币,但是通胀率始终处于低位。

 

然而情况正在发生变化,中国已经告别产能过剩的时代,正在遭遇供给的瓶颈,美国的物价也开始明显上涨。过去十年,美国从中国进口的商品的价格长期处于负增长状态,但最近已经明显呈现出正增长态势,上升速度非常快。

 

因此我认为,美国现在面临的通胀不会像美联储预想的那样只是暂时现象,美国的通胀将是长期现象。过去十年那种低通胀格局存在的背景已经发生重大变化。美国cpi里商品和服务绝对价格水平指数现在环比的上升速度已经非常快。从环比数据来看,美国已经进入高通胀状态,而通胀的上升一定会引发美国货币政策转向。

 

供给约束对现代货币理论(mmt)的影响

疫情之后,因为全球总需求的扩张以及国内限产政策,中国面临的经济增长约束已从过去十年的需求约束转向供给约束,这是个重大变化。

 

在需求约束情况下,经济运行在生产可能性的边界之内,意味着还有富裕的产能。同时,在需求约束下,货币的传导路径往往不够通畅,导致发行的很多货币最终难以流向实体经济。因为实体经济产能过剩,投资回报率比较低,即便多发行货币也不会带来通胀,使得现代货币理论(英文简称mmt)相当流行。欧美国家虽然没有明确表态,但从操作层面来看,已经呈现出明显的mmt特征。

 

但目前经济形势已经从需求约束转向供给约束,这是一个根本性变化。在供给约束下,产能、产出和供给就是经济的约束,此时此刻的货币扩张就会快速引发通胀上行。在这样的背景下,mmt成立的前提条件已不复存在。我认为,mmt会很快过去,到今年年底,欧美国家特别是美国就会掀起一场关于货币政策转向的热烈讨论。在这种情况下,整个资产价格,特别是利率肯定要上涨。如果对比美国的制造业pmi和美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很显然美国的国债收益率还有比较大的上行空间,尤其是当美国货币政策从现在极度宽松的状态退出之后,国债收益率向常态回归的空间应该相当大。

 

中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也有个非常好的领先指标,是中国银行家调查指数里面的贷款需求强度。目前银行家感受的贷款需求强度非常强,预示着国内债券的收益率要持续向上。

 

美元现在处在底部,我认为美国货币政策的转向是迟早的事。目前看空美元的交易非常拥挤,比如非商业净多头持仓对美元期货指数处在历史的地位,所以大家都看空美元,这个时候美元很难跌下去,基本会处在底部振荡的状态。

 

对股票而言,当供给的瓶颈都浮现时,价格就会很快上涨。价格上涨过程中,供给企业的利润非常好。所以毫无疑问,目前中国制造业利润总额的绝对规模处于历史新高。更重要的是,利润上升的斜率也非常陡。在我看来,这说明现在中国企业利润上升状况处在大好状态,这显然会对股票a股市场,尤其是周期股形成支撑。

 

原文整理:文展春|编辑:王贤青 白尧

 



分享到: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