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锡文:土地承包政策“长久不变” -凯发k8天生赢家一触即发

产权

陈锡文:土地承包政策“长久不变”


 

——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首场报告

         2008年11月6日,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成立以来的首场报告会在北京大学秋林报告厅举行。本着“立足于中国改革发展与现代化实践”的宗旨,研究院邀请到了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陈锡文,为北大的师生作了一场题为“农村形势与农村政策”的主题演讲。 

  报告会由北京大学常务副书记吴志攀主持,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周其仁、宋国青教授、北京大学中国与世界研究中心主任潘维教授等出席。当晚,秋林报告厅座无虚席,他们当中有来自各个领域的教授学者,有来自政府相关研究部门的同志,还有许多同学抱着一腔忧国忧民的热忱,坚持站着听完了这场近3个小时的讲座。大家迫切希望了解在金融风暴持续肆虐的国际大背景下,中国农村改革问题在启动内需的“号角”声中的现实意义。

农村问题事关中国未来

  “中国今后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整个农村和农民的变化。”陈锡文开门见山地指出。

  去年10月,中国共产党召开了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对于如何夺取小康建设的全面胜利做出了全面部署,2008年是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决定的第一年,同时又是整个国家实行改革开放整整三十周年,意义非同寻常。

  在这样的一个特殊的年头,中共中央召开十七届三中全会研究在新形势下如何推进农村改革发展问题,陈锡文认为,主要是鉴于以下三大原因:一,三十年农村改革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和宝贵经验值得认真总结,通过总结把农村改革继续引向深入;二,当前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很多挑战和问题需要研究破解;三,从总体上要实现十六大提出的在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社会这个目标,就必须加大农村改革和发展的力度。
    
30年改革成就卓著

  十七届三中全会关于农村问题的决定,对30年农村改革做了高度概括,提出五大成就:第一,农村体制改革取得了重大突破;第二,中国农业生产能力有了明显提高;第三,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农民的生活、农民的收入都有了明显改善;第四,农村民主法制、精神文明、社会主义文明有了很大进步;第五我们党在农村的执政地位不断巩固。

  陈锡文强调,农村的体制改革的重大突破,第一步是破除了人民公社,由此产生了两个制度成果:一个是家庭承包经营体制,一个是农村基层民主政治——村民委员会。紧接着第二步,就是推进农产品流通体制的改革,取消统购派购,恢复农产品的市场,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农业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逐渐转变以牺牲农村来促进城市工业化进程的基本政策。第三步是在这个基础上,推出旨在理顺政府和农民之间经济利益关系的农村税费改革,切实解决农民负担过重问题,缓解社会矛盾,促进农村社会和谐发展。

  30年来我国在农业生产能力也上了一个新台阶。依靠技术的进步,29年间粮食总产量增长了64%,1978年全国粮食总产能6095亿吨,而2007这个数字达到了10023亿吨,单位面积产量增加的更多,按播种面积计算比1978年提高了88%。农产品品种的丰富、质量的提高也是不争的事实,这正是13亿人口的中国实现全面小康的基石。
此外,农村社会事业的飞速发展也为农民带来了实惠。乡村道路、农村电网、安全饮水、沼气,这几年都有非常明显的发展;教育、卫生、文化、社会保障也有了长足的发展。而随着国家财力的增强,农村社会事业的水平也将逐步提高。

新难题亟待破解

  但陈锡文同时也指出,目前农村改革发展仍然困难重重:

  第一,当前农村体制和机制还是很不健全,从经营角度讲,农民的承包经营权还没有得到很好的保障。这是关键性问题。
  第二,农业天然面临的就是市场和自然的双重风险,目前我国对农业的支持保护体系还不健全,政府扶持下的农村合作组织才刚刚起步,抵御风险能力仍然很弱。
  第三,我们在自身生产能力受到人口资源环境的约束同时,国际市场农产品供给和价格的变化,又使得我们利用国际市场调剂国内市场的空间受到挤压。
  第四,城乡发展差距不断拉大,基尼系数早已超过了国际公认的警戒线,而现在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还在不断扩大,影响社会不稳定的因素逐渐增多。
第五,农村劳动力和人口出现了大规模流转,对我国农村的生产组织形式、农村的社会管理方式带来了很多新挑战。一些地方的农村甚至出现了所谓村庄空心化、农业兼业化、农民老龄化的现象。

  针对新情况、新挑战,十七届三中全会的决定部署了进一步推进农村改革的三大任务。其中,首要是要加强农村的六大制度建设;第二,是必须加快现代农业的发展,提高整个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第三要加快农村公共事业的发展,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城乡均等化。

土地政策强调“长久不变”

  针对许多媒体热炒决定中关于“允许土地流转”一事,陈锡文表示,这是一个极大的误解。早在1984年中共中央一号文件里就已经允许土地流转了,2003年3月1日《农村土地承包法》里有一节12个条款讲的就是土地流转,从此土地开始真正的流转起来。而在这次关于土地承包的政策中,关于土地问题亮点,则是要赋予农民更充分、更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保持现有的土地承包关系长久不变。值得注意的是,“长久不变”这四个字在党的文件中是第一次提出,也赋予了土地政策新的内涵。从农业生产的角度去想,有一个长期的政策预期的稳定感的话,农民就敢于对农业土地进行投入,提高产出,这将有利于我国农业的长远稳定的发展。

  随后陈锡文主任还现场解答了北大师生关于农村改革问题的一些困惑。其中,北大经济研究中心陈平教授提出“如何在农业规模化经营的同时防范市场风险”的问题,陈锡文再次指出我国作为一个人多地少的传统农业国家的基本国情,强调“中国特色”并不是一句空话,在农业现代化规模化过程中,我们不能照搬欧美的那一套,必须考虑到中国的实际。他还称赞美国农业部在为该国农业发展提供支持和引导方面表现卓越,承认中国政府在技术上和经验上都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并非一蹴而就之事。

  最后,北大常务副书记吴志攀代表北京大学向陈锡文主任赠送了礼物。在一片热烈的掌声中,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首场报告会圆满结束。


分享到: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