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bimba,我们来了! -凯发k8天生赢家一触即发

国际化

china,bimba,我们来了!


 

——bimba(bimba2011mba国际学生迎新会

                                            杨威利

 

《论语》云“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而如今,朋友不仅从远方来,而且是从国外来。bimba(bimba)是一所国际化商学院,每年都有众多来自国外的学生,对此,中国人当然“不亦乐乎”,而国际学生本身是否能够快速融入bimba,进而理解中国呢?

 

 

陌生而古老的国度,数量众多而复杂的人群,传统与现代交织的文化。

 

 

还有那蓬勃发展而又褒贬不一的中国经济,潜力无限而又难以捉摸的“十亿消费者”。

 

 

bimba的校园--北大朗润园由清代的皇家园林改建而成,虽然红花绿树下已经不见了当年王侯府邸的尊贵,但中式亭台楼阁还是在日月辉映下显得庄严肃穆。

 

 

所以2011年8月13日,bimba 2011级mba开学在即,专为国际学生而举办的迎新派对没有在古朴的朗润园,而是在时尚的北京三里屯举行,外国学生在酒吧的轻松气氛中完成了与中国同学的初次见面,像在自己的家乡一样轻快的攀谈交流,昏暗的灯光下,不知不觉开始习惯了周围的黄皮肤和黑头发。

 

 

国际学生与中国学生在相互理解和学习之前,必须进行跨文化的交流,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跨文化交流中想当然地用在本民族文化影响下形成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语言习惯去理解和使用另一种语言,所以由此可能导致跨文化的交流障碍。比如大多数外国人,尤其是欧美人都习惯从主题直接入手进行讨论,而中国人往往喜欢避开主题,从时间或空间的远方开始,一个方面接一个方面地说明情况,暗示问题或意向,比较委婉的表述意见和态度。

 

 

mba本是舶来品,外国人来中国学习中国化的mba,这听起来简直是如来佛骑着白马来东土大唐取经一样令人费解。但在这次迎新派对上,一些外国学生却直抒胸臆:

 

 

“我来中国是想在中国做生意,因为中国有着世界上最大的消费者群体,而且有很多商业理念和模式目前在中国还没有引进,我想在这里建立自己的生意。”

 

 

“身边越来越多的业务都跟中国有关了,所以我就来取点经带回去!”

 

 

“我希望为我的家族企业在中国开展业务,为我的家族带来利益。”

 

 

“我来中国是为了了解这里的人和文化,中国对我来说神秘而又新奇,在中国学习,会是一次宝贵的经历,你知道,中国人很会做生意。”

 

 

“我,想在中国找一个女朋友……

 

 

外国积极表达的文化其实是由长时间的市场经济中频繁的商业活动形成的,这种文化,中国人应该勇敢的去学习,去适应,这与中国人讲究的“言多必失”、“沉默是金”、“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截然不同。

 

 

“文化”本来是动词,指的是我们用“文”去“化”别人,所以推而广之,文化的交融也有“东风压倒西风”,还是“西风压倒东风”之辩,但撇开纯文化的争论,商业社会本身并不纠结与文化属性,而是以经济效率和企业的竞争力为思考的重心,中国与外国,东方与西方,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交叠,本来就是国际化的表征,正如外国人要来中国做生意,必须了解和接受中国商业的特色一样。

 

 

有一种说法,说中国的市场叫做“烫手的山芋”,意思是说它机会多,很抢手,但有可能被“烫着”。虽然中国的市场很大,但市场内部的竞争非常激烈,而外国人在进入市场初期通常低估了这一点。中国的商业,强调关系,有其特有的复杂性,而有志于开拓这片市场却不熟悉“关系”商业环境的外国人,不够了解中国本土文化和商业做法,所以他们往往错误地认为在自己国家行得通的办法在中国也能用,常常会被弄得不知所措。

 

 

如果本地mba学生和国际mba学生两者取长补短,既了解本土文化和商业操作,又了解外界对中国的需求,这样的结合会非常有效。bimba课程将帮助学生树立起一个思想框架,一种理性思维模式,在不同背景经历的同学间相互学习,在开拓视野的前提下建立目标,让中国的mba学生走向国际,让外国的mba学生懂得中国,将各种因素综合起来,培养出战胜困难,更顺利地实现目标的能力,称为能担任企业管理者的通才。


分享到: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