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存的科学 -凯发k8天生赢家一触即发

环境

生存的科学


相关附件:
  • logo2
  •  

    ——哥伦比亚大学杰佛里·萨克斯教授讲演

                                                                         文/ 王琅

        作为英国广播公司(bbc)2007年reith讲座系列的一部分,杰弗瑞·萨克斯(jeffery d. sachs)教授3月9日晚所做的讲座将录制地点选在了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得到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海闻教授的大力支持。这场题为bursting at the seams的讲座是今年reith讲座的第二讲,主题是环境变化和可持续发展,下一讲将在哥伦比亚大学进行。作为知名的经济学家,萨克斯教授现任哥伦比亚大学地球中心主任,他的讲座也更多地从经济和社会角度来探讨现在全球面临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与主持人sue lowley一样,萨克斯教授开场就从讲座所在的地方谈起,指出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中国人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中国和世界上其他国家一样,现在都面临一个严峻的挑战:环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作为有着超过13亿人口的大国,人口对于环境和资源的压力在中国表现得尤为严重。特别是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还有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压力,在经济腾飞中对于资源和环境又形成了更严重的压力。萨克斯指出,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这一对双重挑战并不是仅在中国才有,对于其他发展中国家,甚至对于发达国家也是一个不容易回答的问题。

        自工业革命发生以来至今,人类活动对于自然的影响增加了100倍之巨。一方面,人口数量增加了10倍,另一方面,人均的经济活动量也有10倍增长。在人口方面,20世纪末世界人口以每年7-8千万的新增人口速度增长,按照这个速度估计到2050年世界人口会增长50%左右。而到本世纪中叶,人类的人均经济活动量估计达到现在的4倍。因此本世纪中叶人类的经济活动量将会为现在的约6倍,对环境的压力也会成倍增加,如果还是按照我们现在利用资源的方式发展,人类的未来是不可能持续发展的。

        这中间最为严重的问题之一,就是矿物燃料的大规模使用产生的二氧化碳对于全球气候的影响。从工业革命以来,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和全球平均气温都出现了显著上升。据估计,本世纪中叶大气的二氧化碳浓度将会到达现在2倍的水平,而到本世纪末,这一数字将是现在的3-4倍,人类生存发展面临的挑战不言而喻。

        萨克斯指出,有至少三种途径可以用于解决全球变暖问题:首先是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其次发展矿物燃料的替代物比如太阳能、风能、生物能等,另外还可以在火力电站等附近建立捕捉二氧化碳的装置,总的目标就是建立可持续的能源体系,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除了技术之外,国家间和个体间的利益协调对于二氧化碳减排也相当重要,必须要有全球的共识和协调机制来促进共同目标的实现。对于这一点,萨克斯教授显得较为有信心,他特别举出全世界共同对付臭氧层空洞的事例来说明二氧化碳减排也是可以实现的。他认为,环境问题的解决需要经由科学验证问题、引起公众意识、开发可行的技术、达成共同治理协议等几个阶段。在臭氧层问题上,正是科学家和nasa发现并验证了问题的存在,引起全世界的关注,90年代全球各国达成了禁用氟里昂的共识,而氟利昂替代物的大规模运用迅速为冰箱和空调制造厂商提供了技术可能,并成为绿色环保和产品创新的标志,最终迅速地在全球消除了这一隐患。

        萨克斯也指出,现在实现二氧化碳减排和控制全球变暖的任务还相当艰巨,美国退出了《京都议定书》,而中国、印度这样的发展中大国也应该负起更多的责任。在演讲的结尾,他引用了一段约翰·肯尼迪的话—问题是人类造成了,当然也可以由人类来解决—来强调环境问题的可解决性,并对未来几年中全球解决温室效应问题的进展充满了期待。

       讲座的后一半是问答和讨论时间,在主持人sue lowley的引导下,观众和萨克斯教授的互动相当活跃。很多观众关心对于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环境保护可能造成的成本和对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萨克斯并不认为环保和经济发展不可协调,他举例说,中国在渔业问题上就实现了环保和经济发展的统一,过去传统的过量捕捞对渔业资源和生态都造成了巨大的威胁,现在人工养鱼在中国得到广泛的发展,实现了两者的协调。他认为,重要的是技术上能够提供替代品,并且在政策上得到执行。观众也问及中央政府的环保政策在地方政府的贯彻问题、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在环保问题上的矛盾以及合作、《京都议定书》的未来等问题,萨克斯教授都与观众进行了讨论。


    分享到: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