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益平:一行三会分业监管模式已不合时宜 -凯发k8天生赢家一触即发

金融

黄益平:一行三会分业监管模式已不合时宜


相关附件:
  • _dsc7211a
  • 12月5日,“2015搜狐财经变革力峰会:新风口 新引擎”在京举行。在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寻求结构转型升级之际,针对当下热点的经济社会话题,众多经济学家和企业家展开热切讨论和思辨。峰会希望通过一场思维的碰撞和交锋,问诊中国经济,探索破局之道。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黄益平在会上表示,当前我国的金融体系正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并且未来这种变化可能更加激烈。

    _dsc7211a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黄益平教授

    其原因主要在三个方面,一是我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曾经支持中国经济增长的支柱行业都已经失去活力,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因为劳动成本上升已很快没有了竞争力。第二是重工业面临着非常大的过剩产能的问题,这让我们产生了一个经济转变的需求,也对我们的金融体系就提出了新的要求。第三是互联网金融冲击,互联网金融冲击的核心问题有两个,移动终端带来的巨大潜在市场以及大数据分析。

    在会上,黄益平还提到“一行三会”的监管问题,目前,金融监管的问题主要是没有信息共享以及缺乏统一监管的协调。现在“一行三会”的分业监管的模式和日益普遍的混业经营以及交叉业务的繁荣变得越来越不适应,所以监管体系要改革,同时在改革中要注意三个问题:一是利率放开是一个逐步的过程;二是资本项目不能立即放开,三是理性投资者要注意互联网金融风险。

    以下是会议实录:

    今天跟大家一起讨论金融变革的问题,金融变革已经成为我们生活的一个部分,我相信大家都已经感受到了,最近我们刚刚听说央行对存款的上线取消了,上一个礼拜大家都是欢喜鼓舞,我们的人民币终于进入了sdr,其实我们生活当中的变化可能更多一些,比如说我们出去的时候用微信支付或者支付宝在我们周围生活当中的一个成份。其实我们现在看到的可能就是金融这个体系正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而且我的看法是,未来的变化可能会更加的激烈。

    经济结构重大变化:劳动密集型产业正失去活力

    为什么金融到了今天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我的猜测可能是有三个方面的原因。第一个方面的原因,是因为我们的经济发展的结构发生了变化。现在大家都知道,中国经济增长在不断的减速,在增长减速的背后我们经常讨论有周期性的因素或者有结构性的因素,有的说是短期可以回去了,有的说是长期就下来了。

    其实我觉得经济转型当中碰到的一个最大的问题,是过去30几年支持中国经济增长的一些支柱行业现在都已经失去了活力,最明显的就是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和重工业。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过去是支持中国长期的出口的扩张,但是这个行业现在因为劳动成本的上升已经很快的失去了竞争力。

    重工业面临产能过剩问题

    第二个方面,就是重工业。重工业应该说背后皆是我们过去投资的高速扩张,但是我们知道重工业现在面临着非常大的过剩产能的问题,短期内要靠这个产业来支持中国经济增长也比较困难。

    所以我们现在碰到的问题,一方面是经济转型的问题,一方面就是我们经常说的,中等收入陷阱的挑战,就是说低成本的优势已经丧失,过去建立在低成本基础上的很多有竞争力的制造业和服务业,现在已经很难继续支持中国经济的增长,下一轮我们需要培养和发展出一批新的有竞争力的成规模的制造业或者服务业,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创新创业和产业升级。

    正是因为这样的一个经济转变的要求,其实对我们的金融体系就提出了新的要求。因为我们知道我们过去的金融体系是以银行为主,我们的银行贷款、银行存款占gdp的比重非常大,直接融资的比重非常低,这样的一个金融体系在过去有效的支持了中国经济的成长,主要是制造业的扩张,但是能不能有效的支持经济当中的创新、创业,或者是产业升级,其实是有很大的问题。

    这是为什么我们现在看到金融体系当中发生了很多改革,其实实实在在的在支持创新创业和产业升级的更多的是直接融资,更多的是像天使基金、创投基金、私募基金、直投基金,也有很多是直接做融资,当然银行和其他的一些金融机构本身也在做转变。但是金融体系必须转变,才有可能推动我们的经济走到下一个发展的阶段,所以我觉得目前我们看到的金融体系在改革,其实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经济发展阶段不一样了,我们所要求的金融中介的方式开始发生改变,这是我认为第一个方面的原因。

    第二个方面的原因,我们看到的金融在改变,其实更多的看到是政策在改变。政策我们在改变,比如说看十八届三中全会,有一个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这个决定里头说了60条,其实金融方面就有11点,简单来说是三个方面:第一,降低准入;第二,开放市场;第三,改善监管。

    为什么要做这样的全面的金融改革?而且这个改革其实核心和三中全会决定的宗旨是一样的,就是让市场机制在要素,尤其是金融资源的配置当中发挥决定性的作用。在这样一个前提下,我们金融体系肯定要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我觉得这个是和我们今天在金融体系当中碰到的问题是有关系的。

    我们的金融应该是说从1978年就已经开始了,1978年的时候中国只有一家金融机构,就是中国人民银行,30几年的金融改革和金融发展以后,我们今天已经拥有一个非常庞大的金融体系,这个体系包括很多金融机构几乎应有尽有,商业银行“一行三会”的监管机构,政策性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基金公司等等,几乎都有了,而且我们商业银行的规模在全世界都是数得上的,我们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在全世界一直是排在前十位。

    就是说我们的体系已经构建起来了,我们的资产规模也已经非常大,最简单的,看我们的m2广义货币占gdp的比重已经到200%,就是说我们的相对资产规模已经非常大,但我们现在碰到一个非常大的问题,这个问题就是,金融市场做的非常大,但是市场机制没有很好的发展。

    我们政府直到最近对利率还是有各种干预,对汇率有各种管制,对资金配置有各种干预,包括我们的跨境资本流动,一直是受到政府的管制。所以简单的来说,30几年的改革和金融发展,把我们的体系做的很大,但是市场机制还没有真正的发挥作用。这样看来,过去30几年似乎没有发生太大的问题,也就是说政府有各种干预,但没有妨碍我们实现接近10%的经济增长。

    现在出了问题,现在出了问题是因为我们看到其实我们的投资回报在直线的下降,政府经常说的,现在金融不支持实体经济,这里头背后的因素很多,金融体系可能不能有效运转,但是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资源配置到了效率不是最高的部门。

    我们今天看到经济当中有很多僵尸企业在重工业,我刚才说的过剩产能很厉害,实际上就是有很多僵尸企业,本来不应该存在了,但是还在继续运行,为了让它继续运行,金融部门还需要给它不断的提供融资、金融支持。我们可以很容易的想象,我们看到的是新增贷款在增加,社会融资重量在增加,真正支持社会增长的部分很少,所以其实看起来金融对实体经济增长的力度越来越弱,所以需要改变。

    第二个我觉得很重要的原因需要改变,就是过去很多的有效的金融干预和管制现在已经变得越来越无效,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我们都讨论影子银行,影子银行的活动在国内非常活跃,影子银行的宗旨在全世界都是一样的,就是为了规避监管。

    在我们国家为什么银行要做很多影子银行,也就是表外业务,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为了回避现有的对金融体系,尤其是银行的监管,这个可能是包括对流动性的监管、对资本的监管,其实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对利率的管制。

    也就是说,到表外去做业务可以不受正规系统的对利率的管制,有的人把它称作为是一种变相的利率市场化,就是不受你的监管了,应该说是一个市场化的过程,只不过我们现在这个市场化的过程有可能不是一个最佳的市场化的过程,背后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市场纪律还没有建立,在这样的基础上把价格放开来,最后会造成一个什么样的结果很难预料,总而言之,利率管制已经难以维系,这个是很明显的。

    第二个很明显的例子就是,我们现在还有很明显的、很严格的跨境资本流动的限制,我们每次听到金融一波动就听到有很多资本外逃、金融资本进来,跨境资本流动已经很活跃,反过来说明,我们过去自认为很严格的资本项目管制的措施有效性其实已经在不断的下降了。

    所以正因为这些原因,可能还有其他的一些原因,我觉得可能我们金融政策需要做比较大的改善,当然也是为了进一步推动经济增长,所以我刚才说的三个方面的改革,其实是方方面面的,意味着政策要放开,利率要市场化,汇率要变得更灵活,金融决策、资金定价要由市场机制来决定,未来的跨境资本流动可能会变得更加活跃,这个是第二个政策导致的变化。

    互联网金融冲击导致金融体系发生重大变化

    第三个变化,是技术引发的。最简单的看就是互联网金融,互联网金融对金融的冲击我们大概都已经感受到了,我觉得核心问题大概就是两点。

    第一,是因为有一个移动终端,中国人很喜欢用移动终端,开会的、上课的、吃饭的,甚至上厕所的,都在看我们的移动终端。我没有任何评价,因为我自己也经常看,但是对于金融公司来说,就是把潜在的六七亿的客户已经紧紧的黏在了他的移动终端,是一个非常大的潜在的市场。

    第二,大数据的分析。通过对大数据的分析,或者对数据的分析,替代我们做一些风险评估、做一些净值调查、做金融决策,我们其实已经看到了有一些比较成功的例子,像蚂蚁金服,甚至腾讯、微众银行,都开始做类似的工作,其实成功的案例已经比较多。像这样一个技术的改变,其实让我们金融体系正在经历一个非常大的变化,也就是说未来不光是互联网公司做金融,其实越来越多的金融公司要做互联网,互联网金融,其实很多传统金融部门的高管都会说,他们用互联网技术其实要更早一些,甚至投入的量可能更大一些,这个对于我们未来金融怎么运作、资金怎么定价、怎么样服务客户其实都是有很大的含义的。

    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阿里巴巴有一家网商银行,网商银行现在有300多个员工,300多个员工里头一个客户经理都没有,当然未来会怎么演变现在还不太清楚,但是这个和传统的金融体系、和传统的金融机构的运作方式确实是有非常大的改变。所以因为是经济发展金融新的阶段,因为是我们的政策改革和技术的因素,使得我们现在金融体系已经在发生非常大的变化,我觉得这个可能会持续相当长的时间。

    未来我们会有越来越多的金融价格由市场来决定,资源的配置由市场来决定,资金的流动由市场来决定。当然与此同时一个特别重要的问题就是,金融开放一般来说对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是有正面的意义,但是同时我们知道,金融开放可能导致的一个直接结果,就是资金价格的不稳定性会大幅度的上升,资金配置的不稳定性会大幅度上升,它有可能导致的一个结果就是,金融不稳定,甚至金融风险。这是为什么金融改革或者金融变革一般来说两个因素都是要同时发生。

    第一个就是,让市场机制来更多的决定金融资源的配置,但与此同时需要改善我们的金融监管,金融监管包括一些微观的审慎监管、宏观的审慎监管,比如说对银行来说,需要有流动性的监管、需要有资本金的监管,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应对万一发生风险因素需要有一个稳定的力量。我们现在很多学界包括业界有很多考虑,政策界都在讨论,我们目前的金融监管体系有问题,下一步需要改进。

    一行三会分业监管急需改变

    现在“一行三会”的体系应该说已经维持很长时间,现在大家觉得碰到了一些问题,当然有各种原因,但是核心的恐怕就是两个,第一个,没有信息共享。

    第二个,缺乏统一监管的协调。所以我们经常听到说有一些上市公司收到不同监管部门的指令其实是互相矛盾的,我们前一段时间看到我们股市波动,大家说担心可能是说出了问题不是因为证监会不了解股票市场的行情,而是因为没有关于场外融资的信息,有各种分析,具体的原因不好说一定是哪一条,但是“一行三会”的分业监管的模式确实和我们今天日益普遍的混业经营和交叉业务的繁荣变得越来越不适应,所以监管体系要改革,到底怎么改还在讨论过程当中,但是金融的开放,从大的方向来说,肯定是对企业、对个人会有极大的帮助。但同时我觉得,我刚才说的金融开放必然导致的一个问题就是不稳定的问题,所以我们可能也要特别防止或者关注一些风险性的因素。

    利率放开是一个逐步的过程

    我现在能想到的有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个问题,利率要放开来,央行对存款利率的最后的一个上限已经取消了。但是我想说明一下,这是央行的立场,也是我的观点,央行对存款利率的上限的取消并不意味着利率从此可以由市场化决定,一个根本性的问题我们现在很多机制还没有配套,两个方面的因素,第一个资金定价的问题,第二个货币政策传导的问题。

    就是说利率从现在到完全由市场来决定其实还有一段路要走,其实要在资金定价和货币政策传导方面做很多基础工作,然后央行才有可能真正放弃最后对存贷款基准利率的定价,利率放开是一个逐步的过程。

    为什么这是一个逐步的过程?我觉得背后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市场的纪律还没有建立起来,我们知道刚性对付、软硬件约束,该破产的不破产,该违约的不违约,这个时候如果把价格完全给放开来,其实可能风险会超过收益。所以现在的利率市场化还没有完成,还需要做进一步的工作,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理性的判断,不然的话现在说完全不管了,我们还有很多僵尸企业,还有很多刚性对付,最后后果会不堪设想。所以这两个方面,利率市场化和建立市场纪律,两个必须齐头并进,这是第一个问题。

    资本项目不能立即放开

    第二个问题,我们现在讨论资本项目开放的问题。大家都觉得现在人民币进了sdr了,人民币已经变成一个储备货币,下一轮我们看中国就要推进资本项目开放,资本项目开放和金融开放一个道理,肯定是有利于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但是必然导致的一个后果就是很激烈的短期的跨境资本流动,对于金融稳定、对经济稳定是不利的,尤其是在有大进大出的时候,我们的金融体系、我们的市场能不能保持相对稳定,这是有一个很大的疑问的。

    所以很多学者认为,资本项目开放必须要以一系列的国内改革为前提。包括我们国内企业的改革,我们财政体制的改革,我们金融体系的改革,我们需要做相当大的功课,才有可能让我们的资本项目开放以后国内的金融体系保持相对的稳定,所以放开方向很清楚,但是功课还有很多要做。

    理性投资者要注意互联网金融风险

    最后一个例子就是我刚才说的互联网金融,我本人对互联网金融的前景非常看好,我觉得如果我们真正的能把互联网技术有效的运用到我们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因为金融的问题就是资金融通的问题,资金融通的最大的困难就是信息不对称,有逆向选择,有道德风险,如何来解决这个问题,互联网的工具能不能帮助我们解决这个问题,我个人觉得是有可能的。

    我们也看到了一些比较成功的案例,但是我们也看到了很多很混乱的现象,并不是说你挂一个牌子叫互联网金融公司,你就可以做金融,有效的做金融。我们现在看到很多互联网金融公司,挂的牌子,第一不是互联网公司,第二也不懂金融,所以在这里头其实风险非常大,我相信大家关注媒体报道都已经注意到最近p2p平台风险非常大,跑路的很多,有的纯粹就是一个诈骗公司。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怎么样在支持创新和防范风险,尤其是防范这样明目张胆的诈骗之间取得一个平衡。

    我觉得对监管当局是一个非常大的考验,对老百姓来说也是同样的问题。大家都可以静下心来想一想我们现在经济状况不是很好,增长速度不断的下降,央行在不断的减利息还是有人会跟我说,说你在我的平台上买一个产品能够保证你20%、30%的回报,大家觉得有可能吗?理性的投资者要多想一想这样的风险。谢谢大家!

    文章来源:搜狐财经


    分享到: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