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益平:我们需要建立一个相对有效的金融体系 -凯发k8天生赢家一触即发

黄益平

黄益平:我们需要建立一个相对有效的金融体系


相关附件:
  • 149680

  • 由中国经营报、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联合主办的“2017中国企业竞争力夏季峰会”7日在北京举行。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教授黄益平出席并发演讲。

    黄益平教授认为一带一路给人民币走向国际市场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载体,但一个货币能不能成为国际货币,不光是我们自己说了算,是由国际市场说了算。我们需要有一个规模很大,产品种类很丰富,同时流动性很充裕,相对稳健的国内的金融市场。另外我们的政策和制度体制需要改变。所以在推动的过程当中,我们需要做的首先是建立一个相对有效的金融体系。

    对于中国的主权评级和战略评级被下调,黄益平教授表示也许我们现在的国际金融体系当中有一些做法,有一些体制,不完全符合发展中国家,包括我们未来要做的一些事情的规范,我们需要考虑做一些改革。

    1496808469356947

     

    以下为演讲全文:

    从具体的金融细节上,我们未来一带一路建设的过程当中,人民币国际化带来什么的作用?亚投行会起到什么作用?

    这显然对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一个非常重要的机会,如果我们回想一下美元成为国际货币的过程,在上世纪初的时候,美国经济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当时我看到的数字是在上世纪初的时候,美国经济的规模已经超过了第2、3、4位经济体的总量,也就是说他是绝对的老大。但是当时美元不是世界最主要的国际货币,英镑是主要的国际货币。所以这也提醒我们,我们经常说我们的经济规模大了,我们货币就一定要成为重要的国际货币,有可能,但不一定。
    后来美元是怎么成为国际货币的呢?当然它有很多具体的步骤,其中包括在一战以前建立美联储,取得美国金融的稳定。但是最重要的具体的步骤,其实是在一战和后来大萧条之间,欧洲经济出现非常大的问题,美元通过援助贷款和各种投资,贸易交易,走向了世界,从而奠定了美元国际货币的地位。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我觉得一带一路给我们人民币走向国际市场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载体,未来我们做项目也好,搞贸易也好,如果能用人民币我觉得有很多的机会。但是还是要往回退一步,一个货币能不能成为国际货币,不光是我们自己说了算,其实是由国际市场说了算。再退一步我自己的看法是,人民币能不能成为国际货币,由国际市场说了算,但是很多功课是做在国内的。美元能够成为国际货币,就是美联储的地位,保持美国金融的稳定,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前提。未来我们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之前,我们想到的我们过去和樊刚老师做过一些研究,我们得出三点结论,第一是,人民币要成为一个国际货币,必须要有一个强大开放的经济体来支持。所以持续增长,继续开放,是很必要的前提。但是这不够。

    第二个很重要的是,你必须有一个规模很大,产品种类很丰富,同时流动性很充裕,相对稳健的国内的金融市场。只有这样一个开放的市场,才能容纳很多国际的投资和融资的需求。我们要让外国人持有我们的货币,你得让他有地方得投资,像过去一样,一说人民币国际化就是让香港人、新加坡人在银行里存点人民币,这其实是不可持续的。

    最后一点很重要,我们的政策和制度体制需要改变。你外国人愿意不愿意长期使用和持有人民币,是对你制度的检验,你能不能保护产权,你的制度能不能长期支持经济的长期增长,这些工作我觉得我们都有很多的事情要做。如果短期来看,眼下比较着急的一件事情,就是要改革的我们的汇率体制,我们过去3、5年在推动人民币国际化,但是推进两年,因为汇率不够灵活,最后采取了很多措施,其实在一些领域,我们的人民币国际化其实是走了回头路。下一步还要继续往前走,我觉得不灵活的汇率,其实是成为我们下一步经济开放和人民币国际化的一个重要的约束。

    因为我们今天讨论论坛的题目是叫商业新逻辑,其实我在想什么是商业的新逻辑,我想来想去没有什么新的逻辑,任何经济的动力,到最后都变成你能不能赚钱的问题。刚才龙部长说得很好,赚钱不光你自己赚钱,别人也能赚钱,所以要互赢,要投资有回报,这是最重要的逻辑。这个实际上不需要我们学者讨论应该怎么做,企业怎么做。我觉得在这个里面,因为一带一路是一个很重要的政府的创意,政府在推动,有很多具体的工作可能政府需要做,来推动我们金融为一带一路的服务,创造一个更好的条件。

    我简单能想到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个方面的问题,我们还是要有一个稳健、开放、有效的金融市场,包括相对比较灵活的汇率体系。一带一路最后的结果,当然不光是我们到海外合作建一些基础设施,有人员的交流,有金融和投资、贸易的开放,它是一个全方位的交流。如果我们的金融体系不足够开放,只是提供一些资金到海外做投资,最后的效果是很难完全实现。

    我把一带一路看成我们下一步经济发展,其实是全球经济发展一个很重要的策略,我们经常说新常态,无论国外说新常态,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相对关系,我们中国说新常态,说增长减速,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背后我觉得都可以从一带一路里面找到金融经济逻辑。所以在推动的过程当中,我们需要做的首先是建立一个相对有效的金融体系。

    同时我觉得有很多市场的基础设施需要做,比如说我们要不要用人民币作为未来交易的主要货币,或者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也有人提出来,是不是sbi应该发挥更大的作用,甚至在国际市场上,人民币发挥作用还有一定距离,但是我们能不能考虑让sbi发挥更大的作用。而且很重要的,我们现在在国际金融体系当中,可能需要考虑改革和建立一些新的持续。

    前一段时间大家听到把中国的主权评级和战略评级给下调了,客观来说市场并没有接受这样的结果,我看到大多数人的观点都认为,不是说完全没道理,而是说它是一个滞后的反映。理论来说评级机构应该领先并预告风险,但是他做出一个调整,只是指出一个存在的问题,而且我们政府在采取一些措施,大多数认为最艰难的时期,对于主权债务的风险来说,最艰难的时期也许已经过去了。像这个给我们一个提示就是,也许我们现在的国际金融体系当中有一些做法,有一些体制,不完全符合发展中国家,包括我们未来要做的一些事情的规范,我们是不是需要考虑做一些这样的改革。我觉得政府可能需要做很多事情。

    最后一个很重要,商业逻辑要由企业去实现,政府要起到一个很重要的保驾护航的作用。比如说双边或者多边的投资保护协议,企业到海外去了,但是我们一带一路是60几个国家,情况错综复杂,客观地来说,这么多国家,这么多年没有发展起来,是有深刻的原因,不单单是因为没有基础设施,所以经济发展不好,有很多的原因。所以我们的企业如果到这些市场上去,政府能不能作为一个政府之间的协议,提供相应的保障,保障我们企业的利益,我觉得有很多工作要做。

    本文来源:中国经营报 网


    分享到: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