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洋:当前形势下 需求管理应该是第一位的 -凯发k8天生赢家一触即发

姚洋

姚洋:当前形势下 需求管理应该是第一位的


相关附件:
  • 20140
  • 【12月28日晚上,北大国发院姚洋的一篇演讲文在朋友圈刷屏了。姚洋教授认为当前经济形势比较严峻,供给侧改革,对经济长期有好处,但在当前形势下,需求管理应该是第一位的。他还认为财政政策需要找准方向,发挥作用,把资金注入,让经济运转起来,不要让经济陷于停顿。如果政府持续观望,他担心会出现资金链条的断链,发生很大的系统性金融风险,到时再采取措施就来不及了。本文是根据12月23日北京大学中国公共财政研究中心举办的2015年中国公共财政论坛“十三五期间的财政政策”上,姚洋的发言整理而成,主办方授权观察者网发布。不同观点供读者朋友思考。】

    dsc_2385
    姚洋教授

    近年中国面临着经济增长速度下滑问题。这其中有趋势性下滑的因素,但是当前实际增长速度低于潜在增长率。危机之前潜在增长率是10%左右,现在掉到7%左右。蔡昉教授的估计是潜在增长率低于6.5%,但是加上改革的作用,还有希望达到7%。我的估计是,如果投资能保持在适当增速的话,潜在增长率会在7%。

    但是实际增速到底是什么情况?统计局报告的前三季度实际增速是6.9%,很多人认为这跟现实不符,实际增速低于官方数据。王健教授的估算结果是去年增长率只有4%,离潜在增长率差很多。从各个地方的情况来看,经济形势都不乐观。在这种形势下要达到“十三五”期间收入翻番的目标是有难度的。要达到这个目标,年经济增速不能低于6.56%。因此,政策应对非常重要。

    供给侧改革有利于长期的经济增长,但是无法解决短期的问题。供给学派是在西方国家发生滞胀的背景下提出的,但是我国当前的经济形势并非滞胀,而是通缩加上低速增长,和西方1970年代的情形是相反的。物价通缩在某种意义上说明现在处在经济周期下行几乎到了最底部的阶段。在我国当前形势下,需求管理应该是第一位的。

    有人说我们过去多年搞需求管理,靠投资拉动,已经撞南墙了,不可能再继续。这要辩证来看。长期靠投资来拉动经济增长是有问题的,但问题是如果我们在短期不采取一些积极的需求管理措施,明年可能就会出现非常大的风险,当前产能过剩的钢铁、煤炭、水泥等行业以及房地产可能会出现资金链的断裂。一旦资金链条断掉,问题就很严重。温州已经出现过一次金融危机。温州经济本来是浙江最好的,但是金融危机之后经济一蹶不振,今天已经是浙江排名最垫底的。在这种背景下,货币政策还可以更宽松,财政政策作为更直接的刺激政策,也应该充分发挥作用。

    有人担心财政赤字多了会产生问题。实际上,国民财富也需要找到出口。m2现在高达130万亿,这是老百姓和企业手里的存款,是他们的财富,需要好的投资渠道。整个社会的流动性是太多而不是太少。将名义财富转化为实际财富需要通过股市和债市,特别是政府债可以作为名义财富的出口,我们国家在这方面还不是很发达。居民和企业通过投资政府债,能够获得较好的收益率。如果说政府债对子孙后代造成了负担,考虑到我们这几代人为经济增长付出的代价,让子孙后代承担一部分负担也合情合理。

    有人认为现在投资效率很低,不能鼓励地方政府投资。实际上,当前地方政府的投资机会仍然很多,特别是中西部落后地区。过去20年的经济增长,主要就是沿海地区的增长。目前我国中西部地区的发展程度只相当于沿海地区九十年代末的水平,差距在15年左右,仍然存在海量的投资需求。因此,鼓励地方政府投资仍然是合理的。另一方面,政府主导的基础设施的投资不能只考虑账面上的经济回报,因为基础设施本质上能够改善民众的福利。如果把这部分福利考虑进来,基础设施投资仍然是有效率的。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让农民进城,来消化房地产库存。这个愿望是美好的,但现实是残酷的。农民有钱的基本上都在城里买了房子,真正打工的人要在城里头买房非常非常困难。我的一个建议是,地方政府不再自己新建保障房,而是通过发债筹资购买现有库存。由于房地产库存大,地方政府买房时可以要求打一个较大的折扣,比如六折。这样一方面能够避免房地产市场的资金断链,消化库存,盘活经济,另一方面也能够解决保障房问题,为进城农民提供住处。

    总之,财政政策需要找准方向,发挥作用,把资金注入,让经济运转起来,不要让经济陷于停顿。如果政府持续观望,我担心会出现资金链条的断链,发生很大的系统性金融风险,到时再采取措施就来不及了。

    本文来源:观察者网站


    分享到: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