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理院长王欣做客腾讯商学院:2012年北大国际mba招生 特色项目双城双学位 -凯发k8天生赢家一触即发

案例

助理院长王欣做客腾讯商学院:2012年北大国际mba招生 特色项目双城双学位


相关附件:
  • 1
  •  

    腾讯商学院    原文地址:

                   观看视频:

     

                         

    主持人:各位友,大家好!欢迎来到2012mba招生访谈,今天非常荣幸我们请到bimba(bimba)助理院长王欣女士,王欣女士主管bimba的招生工作。王欣女士,您好!

    王欣:您好!腾讯的网友,大家下午好!

    主持人:欢迎您来到腾讯。下面我们请您给大家介绍一下关于北大mba项目的一些情况。首先想请您介绍的是咱们bimba mba的概况还有包括咱们的特色。

    全英文授课的mba项目

    王欣:bimba mba我先从这个名字说起,首先从这个名字可以看到它有北大,然后有国际mba,实际上就涵盖了我们做的事情,就是()的国际化,突出它的国际化特色的mba和emba项目。我们1998年成立的,是北京第一家经国务院学位办认可的中外合作办学的mba,后来我们又有emba项目和mba项目,今天我们多谈一谈mba的项目,我们有两个具体的班型,一个是全日制mba班,另外一个是在职的mba。这两个班都是采用全英文授课。有人说bimba怎么来记?一个媒体说的一句话说得非常好,这是一个由世界银行行长创办的mba项目,大家就能够知道我们的创始人林毅夫教授,当时在他的感召下,有一批在海外非常卓越的中国学者回到北京大学,成立了国际mba项目的创办机构叫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在1994年。1998年正式建立了国际mba项目。中美合作办学,08年之后我们引入了欧洲特别好的教学资源,一起创办这个国际化。

    总之经过这十几年的发展,他由一个比较小的项目变成了规模相对比较大的项目,国际化也是由中国和美国在一起逐渐发展成中国、美国、欧洲的教学资源都能够融入到这个教学项目当中。而且对学生们来讲我们也搭建了一个全球性的网络,例如如果你毕业以后你想到欧洲找工作,就可以借助我们欧洲的合作院校的网络,包括职业发展的服务来更快捷的找到在欧洲的机会。有的同学毕业想去美国,可以借助我们在美国的合作院校的网络。现在是一个在向精细化,在向更加的国际化培养国际公民的方向在发展。

    bimba特色之一 师资独特 国际化

    主持人:谢谢王老师,王老师刚才这段话信息量非常丰富,下面我们先从第一个角度请王老师介绍一下,刚才您提到咱们是由林毅夫先生创办,师资也是特别重点考量的一个对象,我知道咱们bimba除了林逸夫教授,周其仁教授还有很多知名学者,我们想了解一下还有那些知名教授在给我们的mba同学授课?

    王欣:我们现在的师资是中国、美国、欧洲三方面非常国际化的一个教学团队,中国是以我们的创办机构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现在我们更名为国家发展研究院,一个更大的平台上面的研究中国经济的经济学家还有管理学家,另外有美国商学院的教员,十几年来一直合作,得到学生好评选聘下来。还有从08年开始,我们从欧洲非常国际化的商学院请到的老师一起构成了这个团队。

    可能这样的一个教授团队也使我们的国际化又往前推了一步,在学习的课堂上,学生反映我能听到美国企业的案例,欧洲企业的案例,有中国的案例,非常丰富。每一位教员研究的领域也不同,所以他们每个人传递出来比课程知识本身更多的一些文化方面的交流这些方面。

    同学们说,这是bimba的特色之一,也是他们当时为什么选这个学校,就是从师资上来讲,它非常独特,而且确实是国际化。我记得我们2011级有一位同学,北大毕业的,他本科在北大,他在上学期间就知道北大有两个mba,都非常好。bimba这边他就知道是比较国际化,知道是由林毅夫先生创办的。后面他也仔细考察了不同的项目,最后他确定来这儿,他就用了一个词,从老师上他是非常看重的,另外还有学生群体,国际学生的比例比较高。像我们一个班全球有14、15个国家的学生,当他们组成小组一起学习,一起讨论案例的时候,本身就是一个非常跨文化,团队里面的协作。

    实际上在他们毕业之后工作了如果真正到一个多文化共存的一个团队跟机构里面去工作,他实际上会非常适应,如鱼得水。这种适应就是从他开始上学每一门课当中都是演练,都是练习。怎么成为一个好的团队的成员,又怎么去管理好多文化的团队。

    还有一个特别有意思的,工作以后都是有职位,职位赋予你的一些权威,权利。但是在学习过程当中没有,大家没有赋予你的职位权利,所以你更需要你的领导力体现出来,那是你更高一层的领导力,没有职位权利的领导力。这样对同学的锻炼和挑战也是非常好的。

    主持人:王老师刚才提到国际化,既是从师资方面有保证,同时在学员的构成上也非常有保证。我知道咱们每个班大概是50人。

    王欣:在职班每年有100到120人,

    主持人:招生的过程当中,有国际背景的学生是不是受北大mba的青睐呢?

    王欣:我们先说中国学生,中国学生里面的特点有一个变化,具有海外教育生活和工作背景的中国同学越来越多,他们回来了。因为国内的机会特别多,充满了想象充满了希望的一个市场,这方面学生不断的增加,也使这个班里面多文化,也成为中国的学生跟海外的学生中间的一个桥梁,两边都有,都具备,都懂。这使我们整个班级的文化越来越和谐,越来越开心。

    主持人:咱们每年全日制班一直是50人,未来有没有什么变化?

    王欣:我们现在正在建一个新校园,像古香古色的皇家园林的建筑,当然要比目前的老校园大很多很多,目前我们一直保持着一贯的思路,为什么小,不是追求小,而是要精品,选进来的时候,培养的过程,就业的推荐,毕业之后校友的服务,你有小的优势就在于你可以做得非常精细化。刚才我开始提到了我们这几年逐渐来做的是国际化的同时,我们更加的精细化。小就有它小的优势,可以做到。

    而实际上这不光是你学校单方面的愿望,同学和毕业生的感受是怎么样的呢?我举一个例子,拿就业发展来说,这是每一个全日制班同学最关注的,我毕业之后能不能实现我入学的时候想实现的变化。就业就变得特别重要,我们50多个同学,就业部门的老师很了解每个人的情况,从入学开始,通过面谈,一对一的咨询包括带同学们去不同的公司去看,也请公司进来看,双方的了解是非常充分的,学生感觉到他们得到了充分的关注。

    如果我们设想100人、200人的项目,如果工作人员数量相对有限的话,很难照顾到每一个人,他可能会更多的精力用在把中间的这一块好好打造一下,向前推一推,特别好的也顾不上。客观这是存在的。从雇主这边的反映是,bimba就业的老师很了解每个学生,他是怎么感觉到的,他提出一个职位的需求要找什么人,我们能够很快的提供备选。

    甚至有的时候雇主也大概会有一个概念,我们要一个什么样的人,我们能够根据学生的特点,我们来把这种需求把它描述得更细化,雇主也觉得是这样的,那我们见一见这些同学,很快我们就把这些同学推荐回去。由于就业服务他做得很细致,实际上我们从入学一直到毕业是全程的,有十几项不同类型的就业知识。这样学生当你真正到秋季去校园招聘见到雇主的时候,他知道自己要重点关注哪些行业,哪些公司。我自己的优劣势,我要做什么,他很清楚,包括怎么去提高自己的这些技能,他已经准备好了。

     

    [nextpage]

        报考mba三个基本条件本科学位 工作经验 英文流利

     

    主持人:在职业发展上也给同学们以支持。

    王欣:我举这个例子,小但精致,精细,精细就是让每个人都觉得自己得到了足够的关注,自己得到了量身订做的这些支持。无论从哪个角度,刚才我举了一个职业发展方面的例子。实际上我们的教学,学生服务,校友也都是这样的。

    主持人:咱们这一些小而精的班里的同学是怎么产生的呢?每年可能会有很多人希望报考咱们bimba,这是一个什么样的选拔过程?

    王欣:这是一个特别好的问题,很多申请人都很关注,我们每年大概会从三到四位里选出一位来,大家常问你们根据什么选?我们分成基本条件跟脱颖而出的条件,基本条件就要具备三个东西,第一个要有本科的学位,第二,他要有至少三年的工作经验。还有一个就是英文要非常流利,听说读写,以满足全英文授课,不要在语言上成为一个障碍。

    这是属于基本范畴,具备了你可以来报,但他们不会脱颖而出,脱颖而出大概从三个方面来看。第一个,看他过往的工作经历当中对于一个企业当中的管理问题是否有一些认识。对于我们在职班,由于学生群体的工作经验非常丰富,跨国公司的中层,对于在职有工作背景的要求会更高。我们可以看到你所过往的工作经历里面所在的公司,你有没有在不断的有发展的轨迹。你自己对一些管理问题是怎么样认识和认知。这里面的程度就分出来了。甚至我们还会提一些问题,跳出企业本身你能不能站在行业的角度,能不能再对宏观经济,对行业的影响再具体的企业的影响跳出来更宏观的看一下。

    说到这儿我再给大家多介绍一点,我们学校为什么这么在意这方面,宏观视野,一个是这种人才他能够走得远,因为到最高层,逐渐往高层走的时候,这个就变成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站得高看得远。

    我们在入学选择的时候希望学生对这样一个问题他有一个基本认识,不要太深,因为学习的过程还会提供很多机会让你加深这方面。但至少你要有一些基本的兴趣、观察和了解。从人的发展这是一个需要储备的必备的,在未来长远发展很重要的一个能力。

    另外就跟我们的教学特色相关,大家刚才也知道我们的创办机构国家发展研究院汇集了一批对中国的宏观经济,制度环境,商务环境以及包括政策面有影响力的学者。这些老师就是我们的教学资源,就是为学生敞开来服务的。学生如果认为是他们的需要,饥渴,想要成为具有宏观视野的人,他们简直是太喜欢这些老师的课和讲座了。在一个环境里的熏陶之下,他就逐渐建立起对这些问题的基本的兴趣,这是首先建立起来的。

    第二他们会对这些问题去关注,去分析,去思考,然后怎么样结合分析自己所在的行业。自己所处的公司所面临的竞争环境,未来发展的挑战,优劣势,他能够跳出来看。

    这些是我们教学资源所支持的,而且恰巧是他非常强项的地方,我们希望选择到很优秀的学生。他希望学这些,认为这个对他的未来发展非常重要,选择了我们,而我们有这样的教学资源,有一批好的老师去支持他,你能够学到东西,能够变化。这两个就结合起来了。

    所以再回到刚才说我们选人的时候第一点,在常规性的工作经验丰富程度与否,有没有晋升,公司所在的行业怎么样,这些来看的基础上,我们更多的还要看学生有没有这方面的兴趣和潜质。这是第一个。

    第二个,你是不是想清楚了,这时候要读mba。在哪里读mba,要读哪个班型,我要获得什么,我毕业之后我要实现什么样的变化,这些他要想得非常清楚。这是我们认为原动力发自个体,环境再好,如果他的目标不明确,动力不足,我想他不能很好的去吸收这些环境提供的营养。所以他的收获是有限的。

    第三方面,特别是对全日制班的同学而言,你们要听一听,有些同学并没有特别骄人的教育背景和工作背景,但是他会有一个很好的素质,潜质。谁来帮他们去判断这种潜质,我们来帮他去判断这种潜质。基本上如果他拿到offer,他能够很好的利用未来的学习平台,竭尽所能去吸收这里的养分,加上我们的全套服务,他的毕业有无数的成功转型的案例。

    举一个例子,近两年,有一位女同学,她只有三年的工作经验,原来在中东一个国家,贸易公司做总裁助理这样的工作,本科是学跟医跟药相关的,也不是名校。她找到我们来的时候第一个想回国发展,第二,要转型。这是很普遍的,我要变化,我要求变,但是我要变成什么样,我要向什么方向去变,怎么转变,不是很清楚。实际上一个人对特定年龄段,特定的眼界和见识很难对自己有一个判断。她看不到广大的就业市场有什么样的人,我们具备,她不具备机构的专业性。当时我们发现她有潜质,她对自己大概要转成做什么样的工作,她有这样的想法。

    在短期内能考到700多分gmat,一个月就实现了。虽然本科教育那一步没有踏好,但是短时间内能够在gmat上能够取得这个成绩,她的学习能力和决心,包括她的语言能力和分析能力是在的,而且她过往这三年的经验,做总裁的助理,公司规模也比较大,她的视野是比较开阔的。她看到的是整个企业运营层面,她在当地工作的时候,跟政界的人,商界的人,随着老板一起安排这些事儿,她也很善于学习,她在对很多问题的看法,她能够跳出来。待人接物,这是她的素质。有了这些,有了这么强的决心,我们录取了她,当时多少也是有点争议的。因为她不属于本科特别好,她属于非典型性案例。

    一年多之后,奢侈品的行业以lv为代表的,每年都到学校来做宣讲,而且他们亚太区的老板每年都要做一个专题讲座,有的时候也会在学校搞一个酒会、沙龙请同学们都来,非常重视,要有一天在学校。今年就有两个职位,很好的集团层面的,在这50多个同学当中选,最终选了两位女孩子。她就是其中的一位。她非常非常高兴,第一个,我做了一个自己当时没有想得很清楚,但是还挺喜欢的行业,在中国发展大家有目共睹。

    第二,我一起点,我就有这么好的一个平台,一个雇主的平台,难以想象。她们毕业之后一年的时间,她现在在成都,我正好去成都,当时我们成都校友有聚会,我问她怎么样,她说非常好的工资,自己也学到很多东西,自己对未来的憧憬更清晰,而且更加憧憬,觉得能做得事情还有很多,公司也能提供很多的机会。她就说当年这一步,对她的人生,在她的25、26岁的时候是有转折性的。

    可能大家能够更好的理解,你可能不属于那种背景非常骄人的,但是每个人都有可能性去改变,特别是年轻的时候,就看你第一个,你想不想去求这个变。第二,你有什么,你能拿出什么去实现这些变。

    最关键的是你要找一个好的平台,一个好的环境,打造你,推荐你,让你实现这个目标。

    我再简单回顾一下我们在选人的时候,第一个综合的工作背景,对管理,对宏观问题的基本兴趣和关注。

    第二,我们要看他的能力。第三,变化的可能有多大。最后我们比较关心人的核心的理念和价值观。杨壮院长经常宣扬、鼓励、实践这些理念。我们希望找到的人是比较open的,积极的,有激情的,也敢做一些梦的人。同时内敛一点,低调一点,实干一点,两个结合起来。这样的人愿意跟大家分享,愿意去接受各种可能的好机会。这样的人我们更喜欢。

    [nextpage]

    申请季11月至6月 开学季8月底至9月初

    主持人:王欣老师描述了非常立体化的。不管是从技能方面,包括价值观包括性格都有一些描述。如果是这样的同学,欢迎你们赶紧报考北大mba。

    刚才聊了咱们希望招什么样的人,再请王老师介绍一下咱们每年招生是什么样的过程?

    王欣:我们实际上每年是从11月份一直到6月份,这段时间都是申请季。开学只有一次,每年8月底、9月初。所以大家如果想2012年入学,现在就应该开始准备了。我们今年的申请伦次分了几轮,最后一次是在6月15号,我特别要提醒想报全日制班的,并且要争取奖学金的同学,那你就更早要做准备了,因为奖学金的截止时间要早,无论是整体的名额还是奖学金的竞争,它的竞争就在那儿摆着,而这种按伦次就是先到先得,你如果是较早准备,较早获得这个机会。

    虽然我们最后一轮到4月15号奖学金申请,不过我还是建议大家采取行动,要去做。我想每家学校差不多都建议大家早做准备。早拿到offer,确定了以后带来很多好处,我们生活中这么多不确定性,不确定性让你很焦虑,而且让你无法抉择该干什么,都是不确定的。如果你把上学看成是人生的大事,以后再系统学一个学位教育的机会可能不太会有了,这一段大家都很重视。

    要选好学校,要给自己机会,要拿到offer,拿到offer,还有准备的时间,还有人家录取你的时间,等录取以后,你拿到offer,你就可以安排其他的事情了,比如工作上的交接,家庭方面的事情,包括自己其他的学习计划,兴趣计划,进修计划都可以协同一致了,因为你在未来一到三年之内,一件很重要的事已经定下来了,你以这个定再安排其他的不确定,就好象一团乱麻抽出一个头来。

    主持人:尽早的尽快的做决定,然后你就尽快报考。

    王欣:然后到采取行动,采取行动那一步都是技术活了,比如说我到哪儿读mba,是在国外还是在国内读。国内我们可以简单分成两大类型,一类型就是我们中文授课的,更多学校是举办这样的mba的项目。另外一个大的类型就是国际化,后面也有越来越多的好的项目出来。这一类型就是提供了不离开本土的市场,还能更深刻的了解中国本土的经济、管理,商务环境等等。同时又把国际化的视野打开,沟通得方式,对不同文化的理解,甚至包括对不同经济体跟商业机构的了解、理解、认识都加深了。

    简单来说,出国是一大类,留在国内相对于。国内又分两大类,一个是参加联考的这种体制内的,中文教学为主的mba的项目。一一类就是国际化,全英文授课。就是突出它的国际化,又和本土相结合,这里也包括你的网络就在这里,以后会支持你长足发展的,你的就业的机会很活跃,这些年越来越多的外国人要到中国来,还有生在外国的华裔的年轻人都特别好。他们都要到中国大陆来,为什么?

    主持人:本土的难得的一个机会。

    王欣:现在的经济还是相对很好,就业市场很活跃。所以就给年轻人提供了很多可能性。他们都来这儿,所以我们也发现越来越多的人留在国内学习,而且国内也有很多种选择,至少两大类,有很多种学校去选。

    到了这一步,你大概就知道我要进哪个类型,到那个类型里面你再根据自己的需求。这时候你根据自己的需求去找几所比较好的匹配你需求的院校。下面一步就是到各个学校去了解每一个项目它具体的特点、优势,学生是怎么样,老师是怎么样,学生们的就业是怎么样,网络怎么样,我们毕业之后成为校友怎么样。

    这些都是很具体了,你就一定要花一些时间,把前期的调研做好,现在学校也都很开放,你像我们这么多年来就开放很多,让大家来体验和了解bimba的机会,校园的参观视听这些常规性的项目,我们的咨询会。

    主持人:在从11月份开始,咱们是不是还有一个相对固定的咨询。

    王欣:我们还有一对一的面谈,这相对于咨询更深入,更个性化。一对一的面谈,我们还请校友面谈,请他们到班里面听课以外,也参加一些我们的讲座和论坛。总之,来感受这个地方,从理性分析到感性的感觉,其实最后是这两者的一个结合。

    主持人:如果我想报考咱们bimba的话,我有哪些机会能够进入到咱们学校先去了解咱们这个项目?

    王欣:我们今年准备了很多活动给大家。我们今年定了一个题,这么多年来观察一个变化,我们叫“以变应变,未来无限”。我们所有的活动都围绕这些给大家提供。那么以变来应变是什么意思?环境在变,越来越快速的变化,你要主动的去变,而不能被动的去等待。主动的去改变来应对变化,未来会怎么样,你这种变的行为会带给你什么样的结果呢?你的前景越来越宽了,你为自己创造了未来发展的各种可能性。

    我经常跟我们的申请人举一个例子,虽然说学校是引领你进入这一部分,但按这个按钮的人是谁?还是自己。所以要主动求变。在这样一个主题下,我们就会安排咨询会,我们会介绍学校的情况,我们请校友来,校友我们就要请一些比较典型的,你当时变化了,你是什么样的变化,有典型性的,都有代表性的,比如说技术人才。后面变成什么样了,原来不是特别清楚自己的方向,后来怎么就进入了一个行业又发展得挺好。比如说金融行业等等,医药行业,这是一个典型。

    还有的同学是有一定的管理经验,比如说从小的项目开始,他在工作上遇到越来越多的问题。他说我总是要被动的应对这些来的问题,我没有一个系统的方法和思路去解决这些问题。所以我感觉到越来越被牵着走,而不能主动的去掌控这个局面。这个时候他们要从管理上有一个更开阔的视野,更系统的思维方式,包括也认识更多的学友。大家一起分享经验,有些问题在他的公司已经都发生过了,他已经很好的解决了,你就可以很快的把好的经验借鉴过来,让你活学活用在你的环境里,这往往也是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就让他的团队感觉到他变化很大。他的老板觉得他变化很大。你为什么发生这种变化。所以我们会分成不同的类型来请他们来讲讲你们怎么实现这个变化,你们当时又是因为什么而要变,怎么实现这个变,变了之后,你的感觉怎么样,我们就请他们来讲。

     

     

    [nextpage]

     

        bimba特色项目 双城双学位

     

    主持人:咱们同学如果希望了解mba的话,我们就可以看一下之前的同学们是怎样因此而生变的。

    王欣:他们都有典型性,都有代表性,大概能够对照相应的类型。这个我们会组织一些会,今年我们还要特别针对金融,有金融和财务背景的同学,我们要搞一个金融英才奖学金的选拔,在11月份我们会先介绍一下这个奖学金是怎么回事。大家应该怎么去准备这个奖学金申请,我们也会请金融行业的校友来谈一谈。你感觉有瓶颈,无论是什么性质的瓶颈,要走一步,这一步,mba会帮他们,而我们又有一个mba之后还会有金融的硕士学位。mba金融两个学位,你带着这个再回到职场当中,再加上你过往的经验,那竞争力就非常好。

    我们会特别针对金融方面有这样背景的人才,工作三到五年比较理想,来参与到英才奖学金的选拔和竞争当中。我们还有沙龙,沙龙里面可能更多的和我们未来的申请人一个交流和对话,这是一个相对比较轻松的方式。也请大家来学校听课,参与一些活动。

    从10月30号就开始了,每个月基本上都有,大家关注bimba mba的网站来报名,你喜欢哪个类型的活动,你就来听一听。如果你还不是很了解这个学校,甚至包括还不是很清楚该如何去确认怎么选择学校,我建议你们先来听一下10月30号在bimba的咨询会。你再选择其他类型的活动,有更适合自己的项目再去了解。网上大家也可以关注bimba的微博,我们都会来及时发布这些活动的信息,邀请大家来参与。

    主持人:王欣老师不光站在bimba的角度,更多站在商学院mba这个角度给大家介绍了目前mba项目的情况。欢迎大家做出自己的选择。

    另外您刚才提到咱们针对金融方面会有两个学位。我知道咱们bimba有一个特色项目,双城双学位项目。

    王欣:所谓的双城就是教学的地点在中国北京和美国纽约,双城。双学位是在北京有mba的学位,在纽约会有金融的学位。这是我们专门为全日制的学生到了第二年和我们毕业的校友,来做的一个补充课程。全日制学生到了学习的第二个学期,如果他们选修金融学位的话,就可以利用周末的时间在北京学习,然后到了暑假到纽约学习三周的课程。在纽约除了课程以外,还有公司参观跟当地的金融界的交流跟我们的合作学校,跟他们的校友有一个交流。最近美国最权威的排名,我们的合作学校金融排名已经排到了第20名左右。

    主持人:刚才项目介绍了很多,同学们也很关心毕业以后我的薪水会有一个什么样的变化?

    王欣:这是一个很实际的问题。

    主持人:我看在去年,2011mba就业的一些指标里面,bimba毕业生的薪水排名比较靠前,您能给我们介绍一下具体的数字吗?

    王欣:大陆学生大概在30万左右,海外学生在45万到50万左右。具体的大家看我们的就业报告,网上都会有。今天我也给大家带来了我们最新的手册,其中有一页,详细的谈到了就业的发展,你们可以看到整体的薪酬是哪些行业,哪些雇主,大家去做什么职位的分布,这是一个比较详细的。

    主持人:这个薪酬也是非常令大家感兴趣的。最后我请王老师给咱们明年准备报考bimba的同学提一些建议,从现在开始大家应该做哪些准备?怎么样才能从考生中间脱颖而出?

    王欣:这是一个比较宽泛的事儿了,总之从自己的需求出发,先想清楚自己,先尽量把自己分析清楚,然后你就有了选择学校的尺子。然后你去找学校。按照我们的大类去选。最终我第二个建议是一定要多花一些时间在考察学校上。虽然说你应该准备如何申请这一套,大家往往把注意力放在这上面,但是我建议要把注意力和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考察你感兴趣,要报考的这些学校上。

    主持人:那我们应该考察学校的哪些方面呢?

    王欣:各个方面你都尽量去,教学你可以去听听课,学生是什么样的,你在听课当中你基本上通过发言讨论,有一个感受,课下也可以跟大家聊聊天,吃饭,我们学生特别热情。像bimba的学生我们经常申请人到班里,他们就说,一起吃中午饭吧,我们一会儿要讨论一个什么你一起来吧。他能够感觉到这种氛围,他说我喜欢这样的群体。

    另外现在有微博了,今年已经有申请人来报,我说你怎么着,他说我早就听说过bimba,现有微博了,我就加了你们很多学员,我就知道这些人挺好的,我就愿意成为他们中的一员,我也愿意跟这群人在一起。实际上在微博当中你会发现他们在关注一些什么样的事情,他们是怎么看待这些问题。这个群体慢慢的就会浮现出来,大家常用的素质、层次,还有文化特质,气质,你能从这些方面有一个感觉。

    现在真的有很多种途径,只要你想去做,有很多种途径都可以了解。而你这个投入是为自己投入的,你不做这一步,你不把精力放在这儿,你把精力准备考试、面试这些,也重要,但很多人有时候会觉得即使考上了,开始读的时候觉得不是我当时所期望的或者是所想的。

    这不是学校的错,那你当时为什么会有那样的期望呢?你了解的信息就非常有限。实际上不一定,最终要了解学校的情况做得细一些。

    主持人:谢谢王老师今天来到腾讯演播室。王老师今天带来了一本书《我在北大读mba》。

    王欣:这本书比手册好看,比网站也好看,因为这是采访了我们的校友和教授,都是实实在在的,活生生的人,他们的想法,他们谈变化,他们关注的东西。这里面都是案例,可读性也很强。作者林木是我们全日制班的毕业生,他有很多年的财经媒体的背景,他非常优秀,当时去美国读了一段时间,当时在美国做了一个访问学习,他的国际视野非常好,回来总结了这些访谈。

    我带来的今天实际上是送给你们,网友如果有非常喜欢的,关注的,可以跟我们招生部联系,我们送给大家。

    主持人:谢谢王老师,希望报考bimba的同学联系咱们招生部,可以通过这本书更多的更生动的了解bimba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项目。谢谢大家,谢谢王老师今天来到现场。

    王欣:不客气,很高兴。

     

    如果您想了解更多信息,欢迎bimba小型咨询会或一对一咨询。


    分享到: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