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家林毅夫:中国制造 有压力才会有生机 -凯发k8天生赢家一触即发

校友新闻

经济学家林毅夫:中国制造 有压力才会有生机


 当中国制造在全 球范围内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也受到越来越多质疑和批评的时候,著名经济学家林毅夫不但对中国制造的前景表示乐观,还走出国门,向海外消费者介绍中国制造的真相、实力和未来。

  当地时间11月3日,“中国经济年度人物四海论道”首站在英国伦敦举办。有关方面操作这个项目,旨在向世界讲述一个真实的中国制造。林毅夫在第一站,向英国的同行和消费者表达了自己对中国制造的分析和看法。

  两个星期后,在全国工商联十大期间,林毅夫接受本报记者专访,再次谈了他对中国制造的看法。

  林毅夫认为,中国制造现在面临一个升级换代的大好时机,希望这个过程短一些,越短越好。

  林毅夫说,上世纪80年代初的时候,他在美国留学。到超级市场里面找了半天,只有两样东西是中国制造的:一个是工人用的手套,一个是洗厕所用的刷子,除此之外没有中国的产品。现在的美国超市,绝大多数都是中国制造,而且在往越来越高档的方向走。很多意大利的品牌、德国的品牌也在中国制造。

  现在,中国制造面临一个机会,可以提高质量、提高品牌。

  这样做,有必要性,也有可行性。

  从必要性方面看。由于对外出口有盈余,人民币有升值压力。人民币升值的影响有两方面:第一,出口产品价格高了,减少了企业的竞争力;第二,进口产品价格低了,降低了国内制造业中同类企业的竞争力。以上两种都会减少中国企业的利润和开工率,严重者会导致亏损、破产、失业率的增加和银行呆坏账的增加。

  正因为人民币升值的影响,林毅夫认为,国家在这方面采取的政策很清楚,是主动的、灵活的、可控的,是考虑到了经济的承受能力的。他预测,人民币升值不会像国外期盼的那样,一次30%、40%地升值,只能是小幅度缓慢升值。他认为,人民币一年之内升值30%是可能的。

  小幅度的升值,对出口企业就会有压力。这个压力,就会变成动力。升值30%,出口产品的利润就会降低好几个百分点。如何补偿,就只有提高产品质量、提高技术等级。那些低附加值、劳动密集型的企业,就会有提高质量的动力。

  从可行性方面看,林毅夫指出,我们是中低水平国家,产业技术水平低,技术升级的空间比较大。另外,经济发展快,储蓄水平高,可投资的资金比较充裕,这就给企业进行技术升级、提高产品质量提供了可能。当然,这需要努力才能达到。

  而努力又分为两个方面,企业的努力和社会的努力。企业要迎接挑战,在产品技术创新、员工培训、科研开发等方面加大投入。在外部环境方面,政府要提高职业培训的广度和深度,让劳动力进入市场的时候,就拥有较高的技能。另外,政府也要配合企业的技术创新,为企业提供了解市场、消化技术比较好的外部环境。

  林毅夫强调说,有挑战就有机会。对企业来说,因为有死的压力,才有生的动机。如果一个企业明白了,不努力就会死,努力就会有更大的利,这就产生了产品升级的动力。

  林毅夫再次强调,这个过程要尽可能短一些。



分享到: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