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ba企业课堂】滴滴出行与共享经济 -凯发k8天生赢家一触即发

校友新闻

【bimba企业课堂】滴滴出行与共享经济


滴滴出行在2015年总共提供了14.3亿次的服务,滴滴顺风车也是2016年要重点推进的项目,2015年的滴滴的ceo程为曾经说过,我们现在用手机叫的是一辆车,我们希望在2016年用手机叫的是一个座位。
 
作为一家仅仅存在了三年的公司,滴滴出行平台如何做到在今日拥有如此强大的渗透率?它背后的商业理念与运营模式又有哪些独到之处?
 
1月17日的bimba企业课堂,邀请到了滴滴出行顺风车事业部的总经理黄洁莉女士,为大家分享“共享经济”的理念。出席此次活动的还有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国家发展研究院bimba商学院院长张黎教授,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北大法律经济学研究中心联席主任薛兆丰教授,与黄洁莉以及现场观众进行了精彩互动。

1

滴滴发展史:从出租车到专车、快车、企业出行、顺风车

滴滴出行,基于一种目前在整个国际社会都非常前卫的“共享经济”的理念,拥抱国际,拥抱科技进步的各方面,借助互联网,定位于服务整个中国社会。黄洁莉说,我们互联网讲究的是用户至上,一切以用户价值为依归,发现用户的价值才真正的开始。

 滴滴于2012年6月成立,最早通过出租车切入市场。最初的滴滴并无十分明确的战略目标和远大的规划,其出发点是用户需求的痛点——打不到车,这是很多互联网行业发展的初心。大家打不到车,出租车司机挣不到,滴滴渴望使这个行业有所改变。
 
发展两年后,滴滴获得了腾讯的投资。滴滴通过“红包”这样一种与营销结合的产品,在微信通过朋友圈传播,也很好地推动了微信的发展,实现了战略双赢。2014年,滴滴推出专车服务。黄洁莉介绍说,当时发现整个出行行业面临的最大瓶颈是供给。过去,由于这个行业的供给受限于行政门槛,没有什么人有能力,或有资格去做供给。专车服务正是希望可以释放供给侧的力量,从用户的痛点出发,提高供给,让高峰期的乘客也能打到车。
 
按照滴滴的理解,专车和快车就是更为市场化的出租车,用市场化的方式,让市场的匹配效率变得更高。2015年1月,滴滴开始启动高利润值、高附加值的企业出行服务。2015年2月,滴滴和快的合并,通过资本的手段尽快结束了市场竞争。
 
黄洁莉介绍说,2015年5月的滴滴经历过非常痛苦的思考,最终决定要上滴滴快车。一方面是为了应对uber的竞争,更重要的在于,出行是所有人的需求,但在全中国能够支付比出租车还贵的价格出行的人是极少数,滴滴要想成为伟大的公司,不能只服务于少数人。
 
2015年6月,滴滴顺风车上线。顺风车项目的推出,主要是出于对公司资源利用与多元化战略,特别是潮汐战略的考虑。2015年7月,滴滴巴士、滴滴代驾上线,还有相继推出的滴滴试驾,都是商业模式中的尝试。

滴滴的商业愿景:三年、三千万、三分钟

从2014年8到2015年6月,在仅仅八个月的时间里,滴滴就从出租车单一的业务,变成专车、快车、企业、顺风车的多元业务。黄洁莉介绍说,滴滴在出行领域有明确的愿景,三年内的愿景是推出一站式出行平台,希望在三年内服务三千万用户,在三分钟内都能找到车。

黄洁莉说,作为一个出行服务商,滴滴的商业模型主要提供的是供给侧的创新,因为大多数的商业模式里面很难实现供给侧革命性的创新,滴滴实际上是通过技术的突破——供给和需求同时在线,同时发出需求,然后瞬间匹配,让一个供给侧原来很高的门槛变得很低。今天,你只要是一个有驾照、有私家车的自然人,你就有可能通过我们这种技术的创新获得一个需求,并且满足它,由此获得经济收入。这是因为技术突破带来的全新的可能性,这是滴滴整个商业模型的核心竞争力,因为技术突破带来的供给以及匹配的全新能力。因此,对滴滴来说,大数据、云平台、匹配能力、存储、调度能力,都是滴滴非常核心的商业竞争力。

为了实现“三年、三千万、三分钟”的愿景,滴滴在出行领域的战略就是潮汐战略。2014年,滴滴与北大国发院及其旗下bimba商学院教授周其仁有过几次比较深度的探讨,周教授说中国有几种需求的业态是典型的潮汐模式,比如旅行,但还不如出行。出行是每一天的潮汐,对出行来讲,高峰期占全部需求有可能超过六成。大部分乘客的需求稳定性非常强,上班下班,两点一线。因此潮汐战略里最重要的是,整合高峰期的社会资源,一定是一种闲散资源,或者家庭旅游、或者闲散运力,只有高峰期会使用。所以这是滴滴在出行这样的协同中最重要的战略。
 
然而,绝大部分的私家车用户是不可能,也不愿意被调度的。社会运力怎么整合就变成了很大的问题。在潮汐战略中,顺风车最重要的价值就是整合社会运力,核心的问题解决车主为什么愿意上来接单的问题。
 
黄洁莉说,滴滴在做顺风车的发布会的时候,两个大的关键词——连接和匹配。我们首先要连接人与人,连接的同时要进行比较好的匹配。为什么强调这两点?我们所有的品牌,强调的是社交和共享。我们最早去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是站在用户的角度看问题,如果我是私家车的车主我为什么注册司机,因为我有一份不错的工作,我不会每天接十单,也不会绕路去接别人。对用户来说,不讲挣钱,而讲做朋友。顺风车是共享经济的真正的代表,共享经济的核心是分享,是分享一个行程,顺路带一个人,是抱着一颗分享、社交、环保的心去上路的,而不是为了挣钱。这是我们整个吸纳社会供给的最核心的一个洞察,是我们对用户需求的洞察。

滴滴的体验驱动与大数据处理

为了完成滴滴的战略,完成多业务的协同,完成供给侧的需求,滴滴是本着一种怎样的价值观和文化在工作?

首先是体验驱动,每个互联网公司都讲我很看重体验。滴滴的服务不是虚拟服务,是用户每天都使用的,其中的环节流程极其长,每个环节都会涉及到大量的问题。体验驱动包括几个方面,与技术、产品、设计、运营均有关。跟技术相关的是交易引擎,整个滴滴最重要的是如何把车跟人匹配一起,这是滴滴核心的竞争力。在黄洁莉看来,“我们希望运力能被我们调度,尽可能做到全局最优,我们希望整个平台效率最优,而不是每一个人效率最优,是从上帝视角分配资源的。”
 
其次是产品体验。产品体验就是连接了技术与商业,产品体验包含非常多的方方面面,可以理解为从用户打开app那一瞬间,到他坐车结束以后发表评价,回到家里,整个全流程的每一个细节都是产品应该关注的,里面涉及到的点非常多,是非常复杂的体系。有的和交易引擎相关,有的与运营相关。“交易”是滴滴的技术核心,“产品”是用户感知到的大的功能框架,“运营”是在功能框架比较稳定的前提下,每天去维护里面的很多的策略和细节,确保滴滴服务的稳定性。
 
整个滴滴最核心的技术竞争力就在于大数据的能力,这一能力主要分三大部分,第一个是交通的云调度平台,第二个是大数据的存储处理,第三个是bi分析与数据决策。交通云调度涉及三大交易引擎的模式——指派模式,抢单模式和搜索模式,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运作系统。
 
黄洁莉最后总结道,滴滴出行最终的商业愿景是“让出行更美好”。在滴滴目前的品牌中,“滴滴出租车”是随时的可靠,“滴滴快车”是全民的便利,“滴滴巴士”是专属的共乘,“滴滴专车”是品质的出行,“滴滴代驾”是专业的服务,“滴滴顺风车”是分享,“滴滴企业”是定制化的凯发k8天生赢家一触即发的解决方案。总之,滴滴的目标是无论何时、何处、何人,都能拥有更好的出行体验。

3

 
bimba企业课堂的目标,也是基于张黎院长所倡导的教学创新和改革,希望打造一个学习、交流、互助的生态学习平台,通过“走出去系列”,“请进来系列”和“聚在一起系列”,邀请知名的企业家与操盘手走进北大课堂,与同学们互动交流,共同促进学员的独立思考与创新。

北大国发院bimba商学院【企业课堂】于2015年10月正式推出,课堂定位于教授、学员校友一起走进企业,或把企业操盘手请进教室。【企业课堂】不仅是对经典理论教学的补充,更是对bimba商学院实战教学的发扬,也欢迎各位学员、校友和有缘人推荐更具创意创新的案例,我们一起学习。

欢迎优秀的、富于创新的企业,主动与我们联系。

联系人:王筱洁 老师
手机/微信:13520945125

 



分享到:
网站地图